• 关闭
鼎函
发布于 2025-03-27 / 5 阅读

从政策引导到法规约束,电子保函从“力推”到“应当”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

本次《条例》的重磅出台,直击中小企业“账款回收难、资金占用高”的痛点。其中第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将保证金限定为现金。中小企业以金融机构出具的保函等提供保证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应当接受

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24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全面推广以电子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投标、履约、质量等保证金”。后续随着国家各部委系列指导意见的出台,电子保函等各类非现金担保工具在解决民营企业资金占用、保障各类保证金冗余合规处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次《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正式确立了电子保函的法定地位。这一立法层级的跃升,意味着电子保函应用已从"政策引导"跨入"法律强制"新阶段。

【三个维度看立法效力升级】

▶ 效力位阶突破

根据《立法法》层级体系,本次《条例》作为国务院行政法规,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直接高于地方政府法规规章(如各省、市保证金管理办法)与部门规章(如财政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这意味着全国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必须据此执行,地方"土政策"将不得减损其效力。

▶ 强制义务锁定

《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的"应当接受"表述,在立法技术上属于强制性规范,此类条款的违反将直接导致行政行为违法。

▶ 追责机制闭环

违反《条例》者将面临“限期改正、逾期支付利息、通报批评、影响信用记录”等处罚(《条例》第20-25条),倒逼市场主体主动合规。国家通过行政法规的强制力,将电子保函等非现金担保工具从“鼓励使用”升级为“刚性要求”,中小企业亦可依法主张权利,此举将有助重塑交易规则。

此外,强制推广以电子保函为首的非现金类担保工具亦有助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从根本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占压高”的困局。

【鼎函方案】---构建行政法规落地的技术支点

作为行业领先的电子保函平台服务商,鼎函科技正从三个层面推动政策落地:

▶ 秒级出函,破解投标“生死时速”  

传统纸质保函虽有替代保证金之功效,但审批时间长、报批材料多、审批标准不确定等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鼎函电子保函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技术与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一键申请-自动风控-秒级出函”,帮助中小企业在招投标黄金窗口期抢占先机。  

▶ 零现金占用,释放万亿级现金流  

《条例》明确要求“不得限定现金保证金”,鼎函电子保函平台目前正与30余家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建信用评估体系,优质企业凭信用即可开立保函,单项目最高节省35%合同额的现金押款。平台依托AI动态授信模型,提升优质中小企业授信额度,降低融资成本,真正实现“信用变资产、账期转商机”。

▶ 全链条合规,筑牢风险防火墙  

技术合规:鼎函科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规体系完善。已通过等保三级认证与ISO标准等安全评价体系,采用双向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数据实时上链云端满足审计溯源要求,全方位守护企业和客户的信息安全。  

流程合规:鼎函电子保函平台目前已与40余家省级政府机关、央国企、行业协会深度对接,保函数据可自动同步至监管系统,具有丰富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等的服务经验,能够有效杜绝“假保函、超期保函、赔付难”等合规风险。     

【结语】

当行政法规遇上数字技术,鼎函科技正在书写电子保函等金融科技创新合规新范式。我们不仅是政策红利的见证者,更是法治效能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