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鼎函
发布于 2025-04-28 / 5 阅读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服务再升级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运用区块链技术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中小企业跨境融资提供了更高效、更透明的解决方案。

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过程中,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超越单一融资,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咨询”的一体化金融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市场和产业特性“量体裁衣”。

区块链如何破解供应链金融难题?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一直面临信息不对称、信用难传递、融资效率低等痛点。尤其是在跨境贸易中,由于涉及多方主体、不同国家的监管要求,中小企业往往因无法自证贸易真实性而遭遇融资难。而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

数据不可篡改:供应链上的订单、物流、资金流等信息上链后,确保真实可追溯,降低金融机构风控成本。

信用穿透式传递:核心企业的信用可以通过区块链拆分、流转,让上下游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

跨境高效协同:通过区块链网络,境内外银行、物流、海关等机构可实时共享数据,大幅提升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效率。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区块链技术可优化跨境支付和贸易融资,提升人民币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使用场景。

助力中小企业“出海”:以往中小企业因信用不足难以获得跨境融资,而区块链能帮助银行更精准评估风险,降低融资门槛。


未来展望:更智能、更开放的金融生态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深入应用,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此次政策的出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一步。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深度融合,通过电子单证上链存证和交叉匹配等方式,为链上主体开展贸易结算、贸易融资、跨境保险等提供辅助验证,让跨境贸易更便捷、中小企业融资更轻松,迎来更高效、更透明的时代。